首页

s女王s女王圣水调教

时间:2025-05-26 13:00:04 作者:世界最宽双边工字钢组合梁斜拉桥成功合龙 浏览量:67193

  中新网乌兰察布8月8日电 题:探访草原深处的“红色堡垒”:一条边境线三代护边人

  中新网记者张林虎

  “边疆稳定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边疆和平,哪有我们牧民的幸福生活。”在苍茫的四子王旗江岸苏木(苏木相当于乡镇)的边境线上,牧民李日高用一个甲子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护边路。

  四子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境内,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是内蒙古19个边境旗县之一。

  在四子王旗104公里的边境线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这里的牧民,也是配合边境管理部门守边护边的重要力量。

图为护边员在巡线。崔泽锋摄

  李日高:守边护边是精神支柱

  1965年,李日高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四子王旗后,抗起行李奔赴边境地区,加入民兵队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民兵战士和第一代护边员。

  “那个年代没有摩托车,更没有汽车,巡边主要是骑牲畜,骆驼和马是必不可少的忠实伙伴。”李日高说,日子虽然艰苦,但为国护边是他们那代人的精神支柱,他不觉得孤单。

  十几年的护边生涯,让李日高和牧民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记忆里,护边员留宿到牧民家里是常有的事,他们还帮着牧民装运粮食、剪羊毛、接羊羔。

  “当时边境线还没有那么多网围栏,牲畜经常在两国之间活动,牲畜可以跨境,但人不能。”李日高回忆,他们发现跨境的牲畜时,都会及时赶至边境线外,避免蒙古国牧民因此产生经济损失。

  长年累月,这一做法得到蒙古国民众和戍边部队的一致认可。

  “后来,我们的牲畜跨境后,对方也会及时送回来,两国牧民有时在赶牲畜时也会碰面,双方挥手示意,表达感激之情。”在李日高看来,虽然语言不通,但牧民的友谊是真诚的。

  由于表现突出,1976年,李日高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虽然每天都做着重复的工作,但看到边疆稳定,牧民生活幸福,就觉得很有意义。”今年80岁的李日高说。

图为李向阳向其他护边员讲解边境线情况。崔泽锋摄

  李向阳:让国旗光辉照亮祖国北疆

  在父亲的影响下,李向阳也接过了护边的接力棒。他最喜欢的工作,就是在边境线上绘画国旗。

  2003年,李向阳带着女儿和护边员在边境线上绘制了两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此后,每次巡边,他都会拿出随身携带的油漆,小心翼翼地为国旗描红添色。

  “老一辈守护边疆,年轻一辈在和平环境下发展生产,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每次见到这两面五星红旗,心里就有一股自豪感。”李向阳说。

  在李向阳的记忆里,父亲护边时条件艰苦,而现在,不仅有了交通工具,执勤点也建起来了。“现在护边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蔬菜大棚让我们吃到了绿色新鲜的蔬菜,还配发了衣服和望远镜,这么好的政策,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好护边工作。”

  李向阳说,草原上,每一个牧民都是时刻在岗的哨兵,都是一座牢固的“红色堡垒”,无形中填补了军警巡逻管控的盲区和死角,形成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网络。

图为李向阳一家。崔泽锋摄

  李翠青:像父辈一样接续守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日高、李向阳为国守边的精神,感染着他们的后代。

  李向阳的女儿李翠青大学毕业后没有留恋大城市,而是回到家人身边。不管严寒酷暑、风吹雨打,她都和爷爷、父亲一起巡视边境线,把青春和热血奉献在这片土地上。

  江岸苏木地广人稀,常年干旱少雨、风沙肆虐,放眼望去只有连绵起伏的沙丘、戈壁和偶尔出现的骆驼。但这里民风淳朴,发案率很低。李翠青协助边境警官维护辖区的安全和稳定,发挥着边境前沿观察员、信息员、预警员的作用。

  近年来,草原生态逐渐恢复,草原上的动物也逐渐多了起来,偶尔有黄羊等动物越境,李翠青总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将边境的铁丝网加固,排除盗猎等隐患。

  “只要我不离开这里,就要把这份责任担起来,要像界碑一样守好祖国的一草一木,为边境稳定贡献绵薄之力,把父辈们守边护边的精神传承下去。”李翠青说。(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沙利文访华第三天 外交部再次亮明态度

今年是奥运年,太马生肖奖牌也将紧扣奥运金银铜牌主题,创新推出金银两色奖牌,其中全程奖牌为金色,半程为银色,奖牌以“古晋阳八景”中的“汾河晚渡”作为主创意,将太原新时期的城市地标——晋阳桥融入其中,极具山西特色。(完)

黄日涵: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接地气、有灵气、扬正气”

在内外部经济环境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张连起建议,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既要解决短期面临的宏观税负持续下行、财政紧平衡、地方债务风险和土地财政向何处去的问题,更要站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围绕促进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统一大市场、统筹发展与安全等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新型财政税收制度。

低温雨雪冰冻再来袭 湖北多部门加强应对

班玛更珠,又名严永山,藏族,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2008年入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藏学》杂志社,担任《中国藏学》汉文版编辑。2012年,调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从事西藏历史和藏族文化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完成《西藏通史》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多次承担社会调研和涉藏外宣工作,在国内相关学术期刊上用藏、汉双语单独发表学术论文、译文、综述、文章近百篇。

赫尔松州投票站遭炮击!普京:将予以回应

“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兴趣浓厚,而四川作为我母亲的故乡,这次‘寻根’之旅让我倍感亲切。”袁乐言表示,这里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融,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他的研学意义非凡且十分难忘。(完)

(走进中国乡村)新疆水产品“火出圈” “虾兵蟹将”蹚出乡村振兴新路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3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3月25日,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项目资深研究员包道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中两国之间有着巨大的文化交流潜力。例如,美国电影可以更广泛地在中国发行,中国电影可以更广泛地在美国发行并被美国观众接受。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